top of page

房地產Q1相關新聞重點整理


2024 Q1(第一季) 建物買賣移轉棟數

六都整體與去年同期年增28.3%,創下自2012年來、13年來次高紀錄。

其中台北市年增34.6%,新北市年增20.5%,桃園市年增35.1%,台中市年增22.0%,台南市年增39.2%,顯示今年房市交易明顯反彈回升。

桃園交易量第二不難理解 , 在疫情時就已經是黑馬 , 詳解可翻找小鍾兩年前寫得 : 桃園發展趨勢


國內景氣燈號連亮2顆綠燈,表示近期景氣穩定,且分數已接近轉趨熱絡的黃紅燈,出口回溫、消費與民間投資轉強。

與年初的文 :【2024房地產預測】景氣指數與預測的符合


 

第一季最大議題 : 升息?


升息半碼 : 貸款1000萬/繳30年(平均每月多付擔600元 , 現在是還好) 但後續是否還會像去年前年這樣? 升完又升? 那就不是600元能解決的事了...

不過可以先放心

【簡單來說】考量2021年以來物價漲幅較高,以及本年4月國內電價擬議調漲,恐形成較高的通膨預期。

【電價調漲若拉動CPI物價指數 恐再度面臨通膨的可能 進而調漲物價等】

但目前央行貨幣政策基調還是緊縮,也可以說利率調升至此,央行會再觀察一陣子,未來往上空間有限。


 

展望2024年 五大建商:房市比去年好 房價有望緩步向上


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直言,去年7月《平均地權條例》新法上路,最後自住客發現「房價沒跌」,就會陸續歸隊,也就是「夢醒時分」、市場買氣就會回歸。

惟短線投資客不在市場後,房市就是自住、置產兩大買方撐盤,因此整體市場就是回歸供需基本盤,為「價量俱穩」格局。


國泰建設發言,受惠景氣逐步復甦,買方對房價向下修正的預期心理將逐漸淡化,尤其目前市場以自住客為主,在剛性需求支撐下,房價沒有悲觀條件,認為今年全國新建案房價仍維持緩漲態勢,新屋房市將續呈「量縮價穩」格局。


興富發建設 : 建案銷售穩定去化,今年房市就是回歸供需基本盤,市場買氣仍以「低總價」、「小坪數」產品為主流。


 

建案結案量增 !! 專家曝順銷3關鍵:利空打不退買房信念

在大選干擾、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法、連續升息等利空因素下,一度感到建案市場轉冷淡。不過根據《住展》雜誌統計去年北台灣新建案結案量共172件,年增14.7%,專家提出3關鍵原因,直言諸多利空打不退買房信心。

其中結案最多的是桃園市,去年推案量不比過往,結案數卻仍表現不錯。

結案量體集中在觀音、中壢與楊梅區,戶數規劃多為50多戶內,開出單價平均2、3字頭,大部分是10多坪到30多坪含公設的小宅,觀音與楊梅又有些總戶數規劃10來戶內、平均總價開在1千多萬元的透天物件。

其次是新北市與宜蘭地區各36案。宜蘭地區推案量比起新北市弱,但結案數卻能追平,主因來自推案不多反易成亮點,買氣更聚集,加上低價的刺激,像結案較多的員山鄉與宜蘭市,平均開價每坪約在2字頭,透天社區總價平均1千多萬元,戶數規劃與量體不大,在地買盤捧場就有助銷售。


 

台灣房價貴到不合理?專家揭關鍵原因:早看破早解脫

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上撰文表示,台灣房價一切不合理的現象,背後其實都有著合理的理由,最關鍵的原因就是「有錢人太多」。


台灣全年貿易金額在世界各國排名第17名,去年的貿易順差更突破1千億美元,國際貿易把台灣變成了「富人之島」,即使有部份外匯流出海外,但停留在國內的資金量仍十分驚人。

台灣資產總值占了全球總財富約1.2%,僅2300萬人口的小島,資產總值竟跟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差不多。


再加上台灣民眾還是非常愛買房,台灣比起其他國家的民眾,購屋意願高許多,在歐美國家很多人是以租屋為主 ; 非必要不買房,但台灣卻不是如此,只要40歲以上多半都會想買房子,尤其台灣買房後的持有成本對比先進國家來得低,因此購屋意願更強烈

主因所得有關 , 台灣所得長期以來增長非常有限,所以把錢拿來做資產投資,不只是有自用的效果,甚至還有增值的價值,遠比領死薪水或期待加薪來得高,讓投資房地產成為台灣民眾資產配置的最愛。
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  • 官方帳號
  • 粉絲專業

🏠中信房屋

🏠豐禾房屋企業社

中壢青埔國小加盟店

業務證照 : ( 110 ) 登 字 第 4 0 3 8 7 7 號
經紀人:(109)竹縣 字 第 0 0 5 5 5 號

bottom of page